汇德汇能企业管理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

樊迟问耕(樊会武)
2020-02-04 21:26:31
   1870

春深似海的季节,院落四周的泥土地上草长莺飞,中央的青石路上齐齐整整地摆设着两排构造简单的木制长凳,一把做工精细,古色古香的座椅,与长凳相向呼应,显得典雅高贵。

一群身着长衫、头裹方巾的年轻男子鱼贯而入,轻盈的脚步,从容的姿态,再搭配上手里的竹简,显得潇洒儒雅。他们款款而坐,给这迷人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韵味。

一个刺眼的身影冲了进来,打破了这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美景。他的上面着一身褪了色的粗布麻衣,麻衣上上下下打满了补丁,像是被狗舔过一样杂乱无章。裤腿紧紧地编到了膝盖上,上面糊着一片片的泥巴。若不是头顶上的方巾标志着儒生的身份,人们定会把他当成乞丐。他频频划着黝黑小腿,扑腾扑腾的走到一个空凳子边,沉沉地坐了下来。

顿时,人群开始出现乱哄哄的场面,嘻笑声、叹息声、嘘声伴着起哄声杂陈而起。和粗布麻衣靠的最近的儒生有意的向远处挪了挪凳子,并捂住鼻子,尽量不让泥土与臭汗混合的味道进入自己的鼻孔。

“大家安静”在座椅上传出响亮浑厚的声音,院子立刻安静了下来,儒生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师。

老师的声音虽然不大,但字字句句能落进心里:“今天我们来谈谈自己的志向,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年龄大就感到拘谨”

一个叫子路的学生率先发言“如果给我一个城邑,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这里富足强盛,百姓安居乐业,并和别国结成友好的联盟”子路的发言开了一个好头,表达的热潮此起彼伏,弟子们的志向一个赛过一个远大。老师的脸上乐开了花,深知这些追随自己多年的弟子,不仅熟读诗文、才华横溢,而且深谙从政之道。不久的将来,他们定能在诸侯国的政界中混到重要的角色,造福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。

老师随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到了一个极乐世间,这里政通人和、繁荣昌盛,百姓懂礼知节,见面时在互相作揖、、、、、、老师的眼睛安详地眯了起来。这时,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刺入老师眼角的余光中,老师的眼睛迅速睁大,瞪住粗布麻衣问:樊迟,你有咋样的志向?

粗布麻衣的脸涨得通红,嗫嚅道:“我还没想好”

老师缓和了一下语气“没有什么妨碍,只是各自谈谈志向罢了”

受到鼓励后的樊迟壮着胆子说“我的志向就是种地,想请教老师该如何种好地?”

余音未落,引起了一片喧哗,老师的脸色由酱紫变得煞白,嘴唇颤抖。最后,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摆摆手道“今天就到这里吧,下课!”

学生们接二连三的离场,樊迟呆站了一会儿后也走出了院落,奔赴向那广阔的农田。

偌大的庭院中只剩下两个人。

叫做颜回的弟子,向老师提问“老师刚才为何喟然而叹呢?”

老师气愤地回答“樊迟是一个志向短浅的人,把这样的人排到我儒家的圣贤之列,有辱圣名”

颜回回应说“是啊,那我就把鼠辈樊迟问耕遭斥的事记到《论语》中吧,这样就可以鞭策后辈儒生树立远大的志向!”

老师点头应允道“知我者,回也!”

十年之后的一个秋季,在一条乡间小道上,行驶着一辆破旧孤独的马车,阡陌两旁金黄色的美景甚是壮观,结实饱满的糜子虚心地垂着头,玉米长得要高过山,谷子铺在地上宽如海,麦子丰收金灿灿,地里的男女老少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忙碌着。

马车中一个满脸沧桑的老者战战巍巍地探出了头,问驾车的马夫“回,这是哪里?

马夫兴奋地说“老师这是鲁,我们终于到家了”

老师望着农田中忙碌的身影,伤感地说:“我们为了接济苍生,游说诸侯国十载,一事无成,不想我们鲁国百姓早已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,此番游说的意义何在?

“老师你听到沂水边传来的歌谣吗,这歌谣为何这样美妙?

“是呀,这言语简约脱俗,听起来包涵深意,似那山间的涓涓细流令人清新爽朗,又似深不见底的大海让人感到高深莫测。是何人所作?我们不妨去打听打听。”

两人向一位和歌引水的农夫请教,农夫自豪地说“这是一位姓樊名迟的儒生而作,这歌谣告诉农民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,什么时候翻地,什么时候耕种,什么时候收获,你看这万顷良田就是歌谣的功劳。他自称是孔夫子的弟子。”

老师闻言,眼角翻滚出两行热泪,仰面朝天而叹“樊迟乃一代儒农,其成就不亚于我!”

回问“是否把《论语》中樊迟问耕一段删掉?”

老师坚定地摇头说“不,让它流传千古。”

作者:樊会武,陕西省神木县第七中学教师。

邮政编码:719300

电子邮箱:47531045@qq.com